【聚焦地方两会】
海南:
严肃查处环保违规违法行为
光明日报海口1月29日电(记者王晓樱)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在1月26日开幕的海南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依法依规对违规填海项目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该恢复的恢复,该调整的调整,该补救的补救,严肃查处一些地方环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规违法行为。
2017年12月底,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海南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对环保工作认识和推进不够,一些部门和地方不作为、乱作为。沿海市县向海要地、向岸要房等情况严重,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或破坏。房地产和养殖等违法违规项目侵占海岸带,占用大量优质岸线资源,而在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相关市县政府违规越权审批问题突出。
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提及的问题项目,海南各有关市县已按省政府要求实施“双暂停”,即在建项目暂停建设;房地产项目暂停销售和宣传,其他酒店、餐饮、旅游、娱乐等经营类项目暂停营业。截至1月12日,督察组交办的2427件信访件中,海南已办结2078件,立案侦查19件,拘留49人;约谈409人,问责295人。
沈晓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护好海南生态环境,是中央赋予海南的重要政治使命,是全国人民和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今后五年,必须以最严谨的规划、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依法用海、科学用海、规划用海,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实行终身追责,实行司法和行政良性互动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和长效机制。
福建:
美丽、绿色、生态成热词
光明日报福州1月29日电(见习记者刘成志 记者高建进、张诗瑶)“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从接近两万亿元到突破3万亿元,2016年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人均生产总值从5.3万元增加到8.2万元,2016年上升至全国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加1594.9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1%和60.7%。”在1月26日开幕的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省长唐登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
这一个个数字的变化,是福建五年来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与此同时,福建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水、大气、土壤、森林覆盖率等生态指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森林覆盖率甚至还常年位居全国首位。如何才能既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又保持生态高颜值?福建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坚持绿色发展。围绕这一议题,参加今年福建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由创建美丽,到经营美丽,再到产生美丽效益,实现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福建省人大代表庄永智说,这其中,关键是要增强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做好致富规划,培育好乡村产业,实现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互结合,让乡村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美丽乡村带来的“美丽经济”红利。
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请制定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对此,福建省政协委员麻秀星表示,应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强对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能和安全认证,严格建筑节能市场准入监管,规范绿色建筑发展。
福建省政协委员薛雄志认为,福建的海洋绿色经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他认为,应积极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利用与海洋有关的新能源,发展与海洋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而不应把目光仅仅集中于海洋生态旅游。
据了解,2018年,福建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培育加快绿色发展新动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空气更清新,不断巩固发展永续优势。
山西:
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
光明日报太原1月29日电(记者李建斌)“举全省之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全面提升景区品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山西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从而带动山西文化‘火起来’,近几年,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山西省政协委员、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介绍,目前他们调研并完善了诸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将“盛邀”更多的民间资本介入,从操作层面上,将文化开发、保护、宣传等多个方面通过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
“非遗应该面向孩童普及,不妨以动画片为创作背景,植入非遗元素。”山西省政协委员、陵川县人民文化馆副馆长申莉萍说,把山西文化的精神赋予到文化产品中,从而让游客来山西后,把山西文化变成“伴手礼”带走。文创产品如何能别出心裁、新颖独特?申莉萍说,很大程度上都是创作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后的体现,需要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协同发力。
80后王彪委员是十二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由他们公司推出的表情包“长草颜团子”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他认为,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包装山西文化形象,吸引90后、95后等潮流群体走进山西。目前他们公司正在与山西的旅发委合作,准备联合推出文化旅游类节目,而可爱的“长草颜团子”将变身为导游,以虚拟主持人身份,带着全国的观众游山玩水。
青海:
打好“三大攻坚战”
光明日报西宁1月29日电(记者万玛加)“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强基固本。”1月26日,青海省两会,省长王建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强化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如何让困难群众摆脱困境,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家一户掉队?作为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省人大代表苏生成体会颇深。他说,苏尔吉村自从成立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集中连片种植蔬菜,如今村民年收入近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他看来,要真正做到精准脱贫,关键还在于利用产业进行精准扶持。苏生成说,要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村民真脱贫、脱真贫,在全面奔小康的路上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去年青海省7个贫困县、525个贫困村、15.8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有收获更有压力。”青海省政协委员、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盛宗毅说,2018年,青海将全力以赴确保12个贫困县摘帽、500个贫困村退出、15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力解决深度贫困问题。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体,更好地改善青海生态环境,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并对其‘生态资源’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势在必行。”青海省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小梅说,以青海湖为例,作为青海旅游金名片、宣传青海的重要窗口,青海湖周边环境治理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勇于亮剑、竭尽治理。
“建设更加美丽新青海,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必须高标准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青海省人大代表、西宁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董小宁说,作为环保部门,我们必须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最有力的举措加快污染治理,以扎扎实实的治理成效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