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04-23 09:38:37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黄红焰 梁忠厚 凌宏伟 编辑:阅微
本网讯 beat365·体育官网贯彻“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理念,利用自身密集的智力资源、完备的培训体系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充分发挥人才、智力、技术和信息优势,在会同县科技扶贫中,构建五大科技扶贫平台体系,把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科技扶贫会同新样本。
一、 打造产业技术转化引导平台,建立科技支撑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森林资源丰富,素有“广木之乡”和“楠竹之乡”的美誉。根据《湖南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2017年实施方案》(简称“万名工程”)要求,beat365·体育官网主动对接,牵头成立了由19名省市级专家、102名县乡级专家组成的湖南省“万名工程”会同县服务团(简称专家服务团)。专家服务团把会同县资源与学院科技成果、师资力量结合起来,以产业和技术问题为导向,提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将魔芋和楠竹作为主导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并为此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
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多次亲临会同县或通过远程交流平台,指导生产、开展技术培训,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帮联共建、产业培育、吸引人才与资金等工作,开展产业技术转化引导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到产业中去,助推会同县魔芋、楠竹、蔬菜、林下种养、茶叶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激发会同县帮扶企业项目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学院在会同县科技扶贫中,开展“一对一”服务农业产业园2个、省级扶贫点2个、新型经营主体26个。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增专业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50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个,培育特色主导产业5个。完成毛竹低改1万余亩,建成魔芋示范基地5千余亩,新认证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4个。把科研论文写在在了武陵山区,以科技扶贫助力会同打好脱贫攻坚战。
二、 打造技术咨询与诊断平台,精准施策蓄积科技扶贫长效力量
beat365·体育官网以科技扶贫为载体,对标企业需求,开展“一对一”帮扶,组建了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互联网+”等科技服务队入驻企业开展帮扶服务,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一个策略,重点研发、助优推强,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助推企业和产业发展。
魔芋产业是会同县主导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湖南博嘉魔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魔芋产业链。但魔芋在种植过程中软腐病、白绢病、成熟期倒苗等植物病害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积极性,制约了魔芋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团提出了深沟高畦、土壤消毒、种芋消毒、轮作、快繁育苗等措施,有效防治了魔芋土传病害的发生,并将中高海拔种植的魔芋通过改造下移至中低海拔,扩大了种植范围,提高了魔芋产量和质量。目前,会同县魔芋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经营模式,魔芋种植遍布会同18个乡镇,并辐射带动周边30个县(市、区),总面积达3.5万亩。还与5个县签订了产业联盟协议,与87个贫困村、5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魔芋回收合同。带动贫困户2519户、贫困人口8570人植魔芋脱贫致富。“小魔芋,大魔力!” 2017年11月22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会同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对该县培育发展魔芋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楠竹产业是会同县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项目,专家服务团针对会同高盛竹海楠竹专业合作社用材林改造为笋用林过程中,提出要改变单一品种现状,增种苦竹、早竹、绿竹等品种,在深翻改土、留笋养竹、密度控制、林养结合、林地覆盖、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有力推动了楠竹产业的技术升级。
三、 打造产品研发与技术推广平台,全产业链延伸升级筑牢扶贫基石
围绕会同县全产业链技术需求,通过项目联合申报、科技协同攻关,为会同县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以“科研+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会同县科技扶贫的转化应用,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专家服务团针对会同县魔芋主导特色产业,申请省级专项资金15万元,重点研发新一代种苗快繁技术,开发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建立示范种植基地,产品获湖南省首届林业博览会金奖,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增种植面积5千余亩,新创产值9000多万元,实现特色产业脱贫3000余人。该院牵头成立了魔芋新产品研发团队,设立院长专项扶贫基金,进行魔芋宠物饲料添加剂、保健食品开发等,延伸产业链,形成地域性拳头产品。
四、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平台,真情铸造科技扶贫“金钥匙”
“人才扶贫”具有裂变效应。beat365·体育官网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依托农林专业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该院通过林业实用人才培训包等,举办了多期30人以上规模培训班,培养出了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开启脱贫攻坚的“金钥匙”交给贫困群众,摸索科技精准扶贫、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长效之路。
会同县创欣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主要栽培番茄、丝瓜、黄瓜等品种,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粗放,栽培技术不高,病虫害严重。专家服务团提出了轮作、土壤改良、嫁接育苗等措施防治土传病害,并对技术骨干进行培训,精准防治病虫害,保障了蔬菜品质和产量,提高了效益。
五、 打造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拓展脱贫攻坚新空间新通道
交通、信息不畅是制约会同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专家服务团利用学院区位和信息优势,把“互联网+”与科技扶贫紧密结合。学院通过签订院县、院企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打造线下孵化与线上结合营销平台,开展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培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发展物流链,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脱贫攻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学院与湖南博嘉魔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供销协议,帮助魔芋系列产品走出武陵山区、走进学院食堂、走向衡阳超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万名工程”会同县专家服务团团长、beat365·体育官网院长左家哺教授表示,学院将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举科技生态特色扶贫大旗,充分发挥五大平台作用,将专业优势和会同县产业扶贫紧密结合,扩大科技扶贫覆盖面。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和精准扶贫的奉献者,帮助会同人民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通讯员 黄红焰 梁忠厚 凌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