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现在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脱贫工作标注了重点,引领了航向。beat365·体育官网正是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立足脱贫攻坚,同心奔梦,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以科技创新服务团队为支撑注重管理规范
该校利用农业、林业、医卫类专业的深厚底蕴,积极发挥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三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的优势,针对湖南省市乡村振兴规划,加强制度建设,出台科技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方案等多个专题文件,完善《beat365·体育官网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试行)》,就团队的总体组织架构、宗旨、研究方向、工作思路、建设目标以及管理做了详细的说明与规定。为促进落实,组建了生态防疫、花卉产业、生态宜居、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生态养殖、生态文明教育等17支乡村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涵盖农业、林业、医药、畜牧、旅游、经管等专业领域,对于各团队的具体权限、职责,也进行了相应规范。力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以“万名工程”为先导了解乡情村意
该校积极贯彻《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落实《湖南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现代农业工程实施方案》,融入加快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潮流,出台学院《教育帮扶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3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组成以院长左家哺教授为团长的科技创新服务团,从2016-2019年先后多次奔赴湘西南边陲会同县、湘西北边陲龙山县等多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调研,力求准确把握乡情村意。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专家服务团爬坡迈沟、翻山越岭,进乡入村、走街串巷,与农田承包户、现代农场主以及闲散村民展开交谈;在田间、地头、围栏、山地进行深入察看。在交谈中感受了村民热切的渴望与无奈,在察看过程深知帮扶担子的沉重与迫切。通过调查研究,与当地村民一起理出湘西深度贫困地区的共性思考问题,提出了该校科技精准扶贫服务总体目标与下一步总体工作思路,并将之具体化。
以平台搭建为基点创建“同心美丽乡村”
乡村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政府、村组、相关协会、学校等多方通力合作。为了顺利推进学校扶贫工作,早日帮助深度贫困村民建设好美丽乡村,该校积极参与衡阳市委统战部“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此平台为基点,与衡阳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合作,成立全市统一战线“同心美丽乡村”专家服务团和法律顾问团。根据《衡阳市统一战线深化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充分发挥该校生态园林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三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的优势,组织专家指导衡阳市各县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开展乡村景观设计、经济作物种植、生态养殖等技术培训;开展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检测与治理服务以及基层本土化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组织法律服务团,深入乡村开展普法宣传、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等服务。
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一流特色专业群服务方向
该校根据湘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调查,以市场为导向,急村民之所急,将专家服务团划分为不同产业技术服务小组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有害生物防控、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湿地保育实训方面积极发挥园林绿化技术一流特色专业群技术小组的优势,施以所长,开展林下经济指导;在野生动物驯养技术、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技术、特种经济动物疫病防治技术、野生动物产品开发与利用技术、中草药生产与加工技术、中草药饲料保藏剂研究与开发技术、中草药生态养殖开发与研究、绿色畜禽产品开发技术、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等方面,积极发挥生态养殖技术一流特色专业群技术小组的优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
正因各技术服务小组立足贫困村民实际,加强了与省内会同县、桑植县多家企业的应用技术项目合作。企业生产出来的生态猪肉、鸡肉、兔肉及系列绿色动物食品都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青睐,赢得了市场认可,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效益,让村民就有了盼头,从而更坚定了该校扶贫信念、更明确了服务乡村的方向。
以志智为重点提升贫困对象精气神
该校扶贫先扶精气神。在湘南、湘西北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过程中,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在“扶志”上下硬功夫,坚持不懈扶思想、扶志气、扶观念、扶信心;在“扶智”上出实招,坚持不懈扶知识、扶技术、扶信息、扶思路、扶教育。在智扶上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把蕴藏在湘西深度贫困地区群众中的奋斗热情和干劲激发出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长远可持续。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争做有责任、有追求、有志气、有精气神的新型农民。为了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该校专家服务团多措并举。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典型引路的力度,分享开播网络扶贫平台,并发动相应的村组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形式,树立典型,大力开展“志智双扶”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二是召开产业扶贫研讨座谈会,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学习,重点讨论黑木耳、魔芋、杜仲、茶叶、牛蛙、鳝鱼、银环蛇等特色产业扶贫方案。帮助群众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利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创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三是每年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组织专家、技术员深入村组举办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意志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脱贫致富观,激发其内生动力;四是开展专题走访、问计施策,“一对一”帮扶等活动,以志扶为重点,注重思想软实力建设、注重教育引导和正向激励同步推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而提振贫困户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