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0月7日讯 “无论命运赋予了什么,我定会尽力追求自己的梦,绝不屈服命运的摆布。”beat365·体育官网193级护理专业3班邹晴同学接过医学院院长赵其辉、党总支书记刘淑春以及班子成员手中的慰问金、慰问品时说。
当很多“00后”学子过着阳光多彩、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时,过早承担生活责任的邹晴,照顾残疾母亲已有8年。她用一颗朴素的孝心带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去上学,演绎了一曲孝老爱亲的动人之歌,展现出00后求知、向上向善的中华好儿女的优秀品质。
亲人离世 年幼的她扛起家庭重担
2001年10月,邹晴出生在衡阳县曲兰镇船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邹晴记事起,罹患小儿麻痹症的母亲就摸着板凳、椅子走路。赚钱养家的重担都落在了体弱多病的父亲一人身上。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在邹晴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邹晴的外婆被查出癌症晚期,没过一个月就去世了;也就在这一年,父亲也被检查出癌症,过了不多久走了。亲人的接连离世、高额的医药费让这个深陷悲痛的贫苦家庭雪上加霜。相依为命的母女因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家里的生活就此陷入困顿。依靠国家资助、每季度不足700元的农村低保和亲友偶尔的接济,艰难度日,邹晴也才继续学业。
由于母亲肌肉出现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肢体畸形,生活不能自理。邹晴每天早上起床帮母亲穿好衣服、洗漱、做好早餐。出门之前,会扶着母亲上完厕所,下午放学后,马上赶回家,煮饭、洗脚、擦身,料理家务,弄好了之后再去学习功课。8年来,母亲在女儿邹晴的耐心细致照料下,没吃过一顿冷饭,没生过一次褥疮。小邹晴用稚嫩的肩膀替早逝的父亲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这一担就是8年。
生活苦累 无法改变她奔“梦”意志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消磨掉邹晴求学的信念。亲人离世的噩耗并没有击垮年幼的邹晴追求“梦”的执着。在曲兰镇政府和船山村委会向这个脆弱的家庭伸出了援助的情况下,母女俩有了生活补助,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邹晴的表伯也腾出时间帮忙打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政府和亲戚的帮忙,照亮了邹晴本已黯然失色的童年,燃起学习的梦。
在风雨飘摇中逐渐成长起来的邹晴,比任何人都深知生活的不易。几度风雨、几番磨难,让她心里种下一颗信念的种子——“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唯有读书,才能实现自己的梦”。从小到大,邹晴对待学习从未懈怠。2016年,她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被当地最好的高中录取。然而,由于家庭的状况,她不得不放弃了这次读书的机会。在老师同学们的一致惋惜里、在家人的介绍下,邹晴进入衡阳市核工业卫生学校学习。由于学校离家远,为方便照顾母亲,邹晴把母亲接到了身边,在学校旁边租了间屋子,开始了“陪读”生活。这三年,邹晴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的饮食起居。不仅把母亲照顾得舒舒服服,也丝毫没有落下专业学习,并于2019年顺利拿到了护士执业资格证。
当她再次站在就业的十字路口时,就不得不再次面临人生重大的选择。一方面,家庭经济的负担过重,亲戚们都劝她既然学了技术,考了证,不如早点工作,出来赚钱,不要让母亲继续跟着颠簸吃苦受累;另一方面,经历过实习生活的邹晴深知中专文凭在这个知识化社会毫无竞争力。她依然想要继续深造,圆自己一个大学梦,更希望给母亲一个好的生活。
初心不忘 坚强的她终圆大学梦
5月进入家乡的卫生院工作,邹晴打针细心,对待病人有耐心。将近4个月下来,收获了病人的满意与单位同事的认可。但,一些医学知识与技术无法解答的困惑,始终煎熬着邹晴的心。那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落寞无法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以排解,只能在继续求学的路上释疑了。八月底,眼见着开学将近,邹晴的同学们开始接连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着曾经的同学即将继续在学海里徜徉,羡慕不已、叹息不已。可是,她已经错过了对口升学考试和第一次单招考试,大学梦似乎已成“镜花水月”,戛然而止。然而,某一天,邹晴偶然在网上看到beat365·体育官网第二次单独招生考试的信息,那早已破灭的大学梦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好像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迷茫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决定试一试,抓紧复习,再加一把劲,在最好的年纪里,就要为自己的梦想继续奔跑。
9月初,邹晴在网上查到了自己被beat365·体育官网成功录取的结果。这一次,她没有犹豫、彷徨,而是高兴地收拾好行李,继续带着母亲,坐上公共汽车来到了beat365·体育官网——上大学。在爱心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报到手续后,邹晴和母亲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屋子,定居下来。但,经济的拮据依然困扰着她,就在邹晴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费用再次发愁的时候,辅导员伍威发现了这个特殊情况并反映给学校,引起了学校党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很无助的情况下,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关怀,让我的大学梦得以实现”,坚强的邹晴流着眼泪说,“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报社会。”
凭着对亲人爱的信念和坚守,凭着对生活苦难的蔑视与奋斗,凭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憧憬,邹晴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位老师。学校党委书记苏立多次在爱心助学活动上表示:学校党委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丢失追寻梦想的机会。
来自船山故里的邹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00后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秀道德品质和当今大学生的灵魂所在。
通讯员 龚永标 记者 黄京